影片製作應該要注意什麼?

拍影片要注意什麼!?相機設定 五 大技巧一次告訴你

隨著短影片的興起,以往都是在單眼上的錄影功能,現在隨著手機的規格越來越強大,我們可以拍影片的器材隨手可得,只要觀念對了,或許我們也可以一圓導演夢,呈現出別具風格的影片

\"影片製作應該要注意什麼?\"
影片製作應該要注意什麼?

影片檔案格式這麼多該怎麼選?

在選擇檔案格式時,可以考慮使用較高的解析度來提升畫質,但也要注意這可能會導致檔案大小增加,並且在後製過程中也會耗費更多的電腦資源。因此,建議根據主要播放平台的要求和最終用途,選擇適當的解析度。

影格率是影片流暢度的重要因素,格數越高影片就會越流暢。然而,影格率也會影響影片的大小,60p 的影片會比 30p 的影片大得多。此外,在低光源環境下,使用較低的影格率可能會得到更好的畫質。

流量是指影片的下載或串流速度,單位通常是 Mbps。選擇較高的流量可以提升影片的下載速度,但也會增加檔案大小。

壓縮編碼方式則是用於儲存或傳輸影片時的壓縮技術。選擇不同的壓縮編碼方式可以控制檔案大小,但也可能會影響畫質。例如,使用較低的壓縮比率可以得到更高的畫質,但檔案大小也會增加。因此,建議根據用途和預算來選擇適當的壓縮編碼方式

許多人喜歡使用 24p 拍攝影片,因為這種設定可以呈現類似電影的視覺效果,具有較高的質感和美感。然而,30p 和 60p 的畫面則更像電視節目或新聞,可能缺乏一些「味道」。在台灣,電視的放映規格為美規的 NTSC,而 60p 和 30p 是 NTSC 制的標準。因此,如果在相機的設定中看到 50p 或 25p,不必感到奇怪,因為這些設定屬於歐規的 PAL 制。記得在選單中切換至 NTSC 即可。

影片可以使用不同的檔案格式,例如 Sony 的 XVAC S、AVCHD、MP4 等。每種檔案格式都有其特定的流量和壓縮編碼方式。流量指的是記錄資料量,單位為 Mbps。流量越高,影像的畫質和細節就會越豐富,但檔案也會越大。例如,Sony α7S 支援的 XVAC S 格式提供了 50Mbps 的 Full HD 影片。壓縮編碼方式則是用於平衡檔案大小和影片畫質的運算方法。例如,Canon 的 EOS 機種使用 DIGIC 5+ 後,提供了 IPB 和 All-I 兩種壓縮格式。前者使用「幀間演算法」,提供較高的壓縮率,檔案較小,因此適合長時間錄影或即時上傳。後者使用「幀內演算法」,畫質優先,適合電影、廣告拍攝等專業需求。由於壓縮率低,在電腦上播放或後製剪輯時會更流暢。

是不是一定要用風格檔?

\"影片後製的時候是不是一定要用風格檔\"
影片後製的時候是不是一定要用風格檔

套用風格檔(調控檔)是一種在拍攝或錄製影像時使用的技術,其目的是使用者能夠在不需經過複雜的後製的情況下,輕鬆地讓影像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專業的錄影工作者通常會在後期進行調色,因此套用風格檔的目的通常是為了保留影像的細節,確保高光和暗部不會過曝或過暗,而且顏色也不會爆掉無法調整。例如,Sony 提供了 S-Log2 和 S-Log3 Gamma 曲線,Canon 有 CineStyle,Nikon 在 D810 後新增的 Flat 也是類似的概念,雖然它們的原理略有不同,但目的大致相同。使用這些調控檔後,影像會變得灰暗且「平」,顏色也變得清淡,這是因為它們的主要目的是保留最大的動態範圍,以便於後製作業。

光圈、快門與感光度該怎麼調整

快門的設定則是影響影像曝光時間的因素,若是拍攝靜止的場景,則可以使用較短的快門時間來達到較低的 ISO 感光度,以避免噪點產生,而若是拍攝移動的場景,則可以使用較長的快門時間來減少抖動,但要注意,使用較長的快門時間會使影像變得模糊,因此要恰當地平衡使用。

最後是感光度,也就是 ISO 感光度,它的設定則會影響影像的銳利度和噪點,感光度越高,影像就會越銳利,但同時也會增加噪點的產生,因此在拍攝靜止的場景時,可以使用較低的 ISO 感光度來達到較好的影像品質,但若是拍攝移動的場景,則可能需要使用較高的 ISO 感光度來減少抖動,但要注意,使用較高的 ISO 感光度會使影像變得模糊和噪點增加,因此要恰當地平衡使用。

感光度是控制錄影或拍攝時攝影機對光的敏感度,通常以 ISO 值表示。感光度越高,對光的敏感度越高,攝影機就能在更暗的環境中拍攝出較清晰的影像,但同時也會增加背景雜訊,影像質感就會降低。在錄影中,感光度的選擇也會受到快門速度的限制,例如在拍攝靜態物體時,可以使用較高的感光度,以減少背景雜訊;但在拍攝動態畫面時,由於快門速度較低,感光度也不能太高,否則會造成模糊不清的效果。因此,在拍攝動態畫面時,可能需要使用較低的感光度,或者將感光度設定在較低的水平,以維持影像的清晰度。

感光度是指感光元件(如CCD或CMOS感光器)對光的敏感度,感光度越高代表感光元件可以在更低的光照下也能捕捉到足夠的光量,也就是可以在更暗的環境中拍攝到較好的照片或影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感光度越高雜訊也會越多,尤其是在低光環境下。因此在選擇感光度時,需要考慮到當前光線條件和所需要的影像品質,並且要注意不同相機系統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光度設定方式。

\"拍影片很多小細節需要注意\"
拍影片很多小細節需要注意

自動對焦 VS 手動對焦

自動對焦在錄影時可以為我們帶來很大的方便,但是它有一定的邏輯,會優先對焦在亮的地方或是最靠近鏡頭的主體。這意味著我們無法控制到非常精確的對焦位置,更不用說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或是希望透過焦點移動來傳達影像訊息的情況下。因此,我們建議使用手動對焦。手動對焦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技巧,最重要的是經驗和練習。但是,我們可以使用一些輔助功能來輕鬆一點,例如「峰值對焦」。有些相機的 Log Gamma 曲線使畫面對比度非常低,這時候即使是放大影像來對焦也非常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峰值對焦」功能非常實用,可以讓我們省下許多力氣。

自動白平衡 VS 手動白平衡

白平衡也是攝影中非常重要的設定。它可以確保每個畫面的色溫一致,在後製的時候會輕鬆許多。建議使用手動白平衡來確保畫面的色調正確。除了調整 K 值來改變色溫,通常也會使用純白色的物體(如白紙、白牆或白衣)來自定義白平衡。但是,白平衡準確與否並沒有標準答案。光線是溫暖一點還是冷峻一些,最終還是取決於想要傳達的影像氛圍。因此,白平衡的選擇取決於攝影師的喜好和創意。